词云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评价

位置:词云成语网 > 诗词大全> 武则天评价

武则天评价

查看武则天全诗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乱并且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县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文化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更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另外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推荐古诗: 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春雨洛中访袁拾不遇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洛桥晚望白石滩送沈子福之江东遣悲怀三首庆清朝慢(禁幄低张)菩萨蛮(茫茫九派流中国)

推荐诗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悖入悖出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 闭关却扫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闭门羹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伯道无儿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 不落窠臼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