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云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简析

位置:词云成语网 > 诗词大全>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简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简析

查看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全诗

  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全词以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以女子的口吻写出了相思之意,把水比喻成绵绵不断的情思。

推荐古诗: 庭草云居寺孤桐悲陈陶贾生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水调歌头(久有凌云志)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推荐诗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矮子观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炳烛夜游  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置可否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 不足挂齿  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